自然资本不仅是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价值的具体体现,更是自然资源所处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服务价值的外在表现。
相比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生态损益管理理念,在摸清家底之外,更关注治理主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自然资源的治理成效,是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核心理念:
将自然资本核算,系统化、IT化,工具化,成为区域政府生态日常管理应用平台。
国际视野、中国智慧:
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巴黎协定的总体框架下,借鉴SEEA-2012方法及思路,结合在中国“五位一体”(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政治/治理)的战略架构下构建“自然资本与GDP+”双增长、创新型模式。
区域生态损益管理体系
功能架构
算法体系
集合生态文明管理要素集,形成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情况的算法体系。
案例:观山湖区区域生态损益管理系统
基于自然资本核算与分析的,可视化、自动化、可预测的生态文明工作与管理平台。
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必须有金融的资金支持,而由政府主导,一次性投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环保方式无法应对日恶化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政府主导不足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需要政府加上市场,加上社会,加上全球的力 量来解决。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市场化和绿色金融案例出现。
有鉴于此,德稻集团发起成立了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用金融力量解决中国环保问题的可行性。通过数据收集建模等准备工作,在区域范围内建立环保资产负债表,实现环境资产向金融资产的转化。通过金融模型找到环境的正负资产明确收益方和污染方,建立收费体系。希望通过收费体系,产生有回报的投资产品和市场体系,并通过政府立法来确定保障。最终通过环境金融产品市场的建立,让环境恶化的情况通过金融投入的手段发生转化,也让中国的环保事业能有可持续的金融投入。
研究院成员
Robert Costanza(康世坦), 澳洲国立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SEE)创始人和首任主席;"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提出者;Costanza教授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佛蒙特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生态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SEE)创始人和首任主席。美国生态协会资深生态学家,国际学术期刊《Solution》的创始人及主编,是《Reviews in Ecological Economics》和《Ecological Economics》期刊的创始人兼主编,在20多个知名国际学术期刊担任编委,在《Nature》、《Science》、PNAS等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并获全球ISI论文最高引用奖,发表学术著作20余本。
Ida Kubiszewski(康碧霞)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高级讲师,教授"政府、市场和全球问题","生态经济学和政策"以及"澳大利亚情景设计和分析"课程。此前她是波特兰大学的助理研究教授和可持续解决方案研究所的研究员。康碧霞博士是《解决方案》期刊的总编辑,也是《生态经济学评论》的总编辑,提供生态经济学领域最重要,最及时的资讯和研究。同时,她也是《地球百科全书》的前总编和创始人之一。《地球百科全书》是一部关于地球,自然环境,及其与社会的互动电子参考文献资料。由学者,专家,教育家共同开发,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学者,专业人士,以及广大市民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评论。
李百炼 Bai-Lian Larry Li 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数学与理论生态学终身教 授和CAU-UCR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生态复杂性"杂志主编。他先后主持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 的重大项目、美国环保部、能源部、农业部及加州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国际科学技术中心所资助的课题 20 多项。因其开 创生态复杂性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以及他对理论生态学作出的突出贡献 , 2005 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名誉教 授, 从而使他成为前苏联解体后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生态学家。2006年10月,又被评为美国科学促进会(全世界最大的科学家、 工程师的国际组织)杰出科学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AAAS Fellow),他是第一位当选的华裔生态学家。
Stuart L. Pimm 教授是国际著名生态保护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生 态保护研究中心教授。潘思德院士是世界顶级的环境科学家,他的工作涵盖面很广,涉及环境社区结构的理论解释以及保护 和管理濒危生态系统的实践工作。潘思德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经获得众多荣誉和奖项。1994 年,他荣获Kempe 奖,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位杰出生态学家。Kempe 奖是由Kepme 基金会、Umea 大学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共同赞助的瑞典 奖项。1999 年,潘思德获得斯坦福大学Aldo Leopold 领袖资格,2004 年,他荣获伦敦动物学协会的生物学保护Marsh 奖。 2006 年,保护生物学协会授予他Edward T. LaRoe III 纪念奖,该奖表彰的是把保护生物学原则运用到实际保护中来的领 军人物。同年,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授予他Heineken 环境科学奖,表彰他在物种绝迹和保护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2007 年, Sigma Xi 授予他William Proctor 科学成就奖。2010 年,他荣获泰勒环境成就奖。
Kevin L. Erwin Consulting Ecologist, Inc.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生态学家,自1985 年起是美国生态协会(ESA)认证 的高级生态学家。Ramsar(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组织)科技审查小组成员,湿地国际的监督委员会(WISC)成员,自 1992 年起任湿地国际的湿地修复特殊专家组协调员(WIWRSG);西南佛罗里达社区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兼任佛罗 里达湾岸大学艺术与科学院客座教员。
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球环境与健康学院教授,是伯克利全球环境和健康硕士专业的创始人,曾担任许 多知名期刊的编委。1997 年,Smith 教授因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7 年,他作为气 候变化的政府间研讨小组(IPCC)成员与其他一千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2009 年因在环境研究领域的杰出科研 成果获得全球著名的个人成就奖——亨氏奖(Heinz Prize)。2012 年获颁泰勒环境成就奖(Tyler Prize for Environmental Achievement)。他的研究着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特别是使用固体燃料导致的健康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在国际该 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影响力。Smith 院士曾先后50 余次来华,深入我国农村地区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污染与健康研究,为我国 该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Junfeng (Jim) Zhang(张军锋)教授于2013 年秋天赴杜克大学任教,2010 年至2013 年,他曾担任南加州大学环境 与全球健康教授、环境与生物标记分析实验室主任。此前,他还在罗格斯公共卫生学校担任过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 Junfeng (Jim) Zhang 教授发表了140 余篇由同行审议的著作,国际主流媒体均对他的作品进行过报道,包括《时代周 刊》、《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雅虎新闻等等。他早年曾对非甲烷温室气体的 源头进行描述,被公认为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获得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获得2012 年 度杰罗姆?维索罗瓦斯基(Jeremy Wesolowski)大奖,这是国际暴露科学学会的最高奖项。他还被授予罗格斯大 学研究生院"杰出校友"称号。
Suzanne Déoux(邓素真)教授是一名耳鼻喉科学医学博士,在法国昂热大学担任副教授。她为昂热大学卫生和生物制品高等学 院(ISSBA)开办了一门名为"建筑环境中的健康风险"(英文缩写为:RISEB,法文为:Risques en santé de l'environnement bati)的研究生课程。作为昂热大学建筑环境健康协会的主席,Suzanne Déoux 教授从2001 年起就开始组织一个名为"建筑健康 挑战"的国家级研讨会(www.defisbatimentsante.fr),该研讨会汇集了公共权力、建筑和健康决策者及执行者等力量。自1986 年 创办Medieco 公司以来,Suzanne Déoux 教授一直围绕建筑与人类健康生活的关系这个核心业务,研究如何解决建筑环境中的健 康风险问题。
黄铭洪是香港浸会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和人类健康、受有毒重金属和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生态毒理评估和修复。曾获国家环保总局的"香港土壤与环境研究"项目环境保护技术奖,"工厂 和开采土地改良中的金属耐性"、"珠江三角洲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生态修复"项目奖。并于2003 年由香港裘槎基金会 冠名"裘槎实验室"。
阿尔伯塔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教授,在生物固体技术方面拥有超过25 年的工作经验。在对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研究、授 课、设计和操作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已经撰写或者合著著作达155 篇,其中包括期刊手稿、技术报告以及会议论文等。2010 年被任命为埃德蒙顿固体废物管理中心(the Edmonton Waste Management Centre of Excellence)执行主管。
Michael R. Hoffmann(贺明开)是美国知名环境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现任加州理工学 院环境科学系教授,国际光化学转换和太阳能储存大会(IPS)主席。他的研究团队获得过众多奖项与荣誉,包括洪堡奖和美国 化学学会环境科技创意进步奖等。2011 年,Michael R. Hoffmann 院士在盖茨基金会发起的"厕所重发明计划"中获得第一。 他在《环境科技》,《物理化学学刊》等著名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 余篇,被引20000 余次(单篇最高引用7000 多次), H 指数达87。Michael R. Hoffmann 院士被Web of Science 评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
Bruce Logan(罗庚晨)院士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宾州氢能中心主任和能源与环境工 程研究学院院长。曾获诸多奖项包括:克拉克奖,保罗·L·布施奖,弗兰克·阿奴奇欧替代能源奖,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 协会研究前沿奖,《大众机械杂志》创新突破奖等。他是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可再生 生物能源的生产。此外,Bruce Logan 院士与中国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一种新型零电能脱盐技术。他还是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 王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全球研究伙伴,研究利用废水和农业废料生产能源的新型技术。
钱平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MPR 联合公司负责人。自1985 年起,他一直担任MPR 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职务,直到2009 年3 月卸任。查宾博士是国家工程院院士,也是美国核协会会员。 他拥有杜克大学电气工程理学士学位,贝蒂斯反应堆工程学院颁发的资格证书,乔治? 华盛顿大学应用科学硕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化 学工程与核工程专业的核研究方向博士学位。
Digby Macdonald(麦东德)是国际著名新材料大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大学核工程系和材 料科学与工程系驻校教授,沙特阿拉伯达兰的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研究院腐蚀学人才交流中心讲座教授。Digby Macdonald 院士曾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荣誉,包括1991 年由电化学协会颁发的卡尔? 瓦格纳纪念奖(Carl Wagner Memorial Award),1992 年由国家腐蚀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威利斯? 罗德尼? 惠特尼奖(Willis Rodney Whitney Award),以表彰他在腐蚀学方面的贡献,以及中国科学院颁发的李薰研究奖。他出版了850 多篇专业论文和书籍,在他 的学生和研究同行中备受好评。
Paul Westerhoff是美国著名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分校博士,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学院终身教授, 水回用研究基金会顾问团副主席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环境工程委员会顾问,及环保署-自然科学基金联合中心纳米 材料环境影响顾问。他的研究项目由美国环保署(USEPA)、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美国卫生研究部(NIH)、国 防部(DOD)等机构支持,主要包括: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控制;环境中纳米材料的检测及归趋;水中砷和重金属 的去除,嗅味的去除;污水回用技术;温室气体CO2 的资源化等。
George Zhao,1999 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 年至2010 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并于2006 年获终身教授 职位。2010 年11 月获澳大利亚联邦研究委员会(ARC)Future Fellow,并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现任昆士兰大学洁 净能源与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介孔材料协会秘书长,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Springer 出版社《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编委,亚太催化联合会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海外评审专家等职。
董洁雨是加拿大萨省大学教授,全球水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水科学院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Fellow),国际水 文科学协会(IAHS)系列书籍《Benchmark Papers in Hydrology》主编。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杰出教授。 Jeffrey McDonnell 是水文学家,其研究方向包括流域水文学,径流过程和建模,同位素水文学,水文理论等,侧重 于研究测量、建模和了解径流产生过程的新方法。在流域水文学方面撰写或合作撰写150 余篇论文,并合作编辑了 Elsevier 教科书《流域水文同位素追踪》。被美国地质学会(GSA)选为2011 年Birdsall Dreiss 演讲家,担任《水 文科学百科全书》高级顾问编辑,获得众多奖项包括Dalton Medal、Gordon Warwick Award、Nystrom Award 等。
魏施耐博士是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尼古拉斯环境与地球学院的土木和环境工程的教授,膜纳米技术教育与研究合作组织 (PERMEANT)的创立者以及生物和环境纳米技术中心(CBEN)的创始者,美国水道工作协会膜研究委员会的创办主席。魏 施耐博士的研究开创了将膜技术应用于环境分隔和水处理过程的先河。他近期的研究重点为把新生的纳米材料应用于膜科学和 水处理,以及在此环境中纳米材料的变化和影响。他和别人合著有书籍《水处理的膜过程》和《环境纳米技术》。
Man Dohmann 教授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废水管理研究所教授,2006 年获得德国联邦政府特别颁发的"一级功勋十字 勋章"以表彰其在环保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德国水环境保护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连续20 多年领导世界著 名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的环境工程研究所。
Kyle W. Stiegert, 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食品系统研究小组(FSRG)主任。 研究方向包括粮食和农业部门的行业组织,反垄断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政策。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食品等 领域的期刊上广泛发表文章。曾为多个国家政府机构提供粮食和农业部门的贸易和反垄断政策咨询,为美国农业部、 美国司法部、世界银行担任顾问和合约作者。被市长任命为Fitchburg 农业和农业事务委员会成员,新西兰维多利 亚大学特邀学者。
Peter Victor(魏宽同)是一位经济学家,加拿大约克大学环境研究学院教授,在环境议题领域四十年担任学术、 顾问、公职人员。曾任环境研究学院院长,安大略环境部担任环境科学与标准研究部助理副部长,VHB 咨询和 Victor & Burrell 研究和咨询担任Principal 并承担了加拿大及国外许多有影响力的政策相关的经济学分析。 并持续在空气污染和健康、排放交易、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新议题和教育领域提供技术建议。
Robert Percival(彭春望)教授是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终身冠名教授。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 环境法项目主任,是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环境法专家。Robert Percival 一直是全美公认最好的美国 环境法教材的作者,他所编著的《环境规制:法律,科学及政策》在美国各法学院校中最广泛的使用, 现在已经再版至第七版。是90 多个出版物的作者,主要集中在环境法,宪法,行政法与法史方面。 迄今已在30 多个美国学术机构进行客座演讲,在中国20 所大学和几个专业协会和政府机构演讲,属 于演讲型学者。
Jacqueline McGlade,加拿大裔英国人,海洋生物学家和环境信息学教授。连任两届欧洲环保署署长(2013 年5 月份离职), 在此之前是伦敦大学学院数学‐环境信息系教授。欧洲环境署在McGlade 教授的领导下逐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发展成为欧洲 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环境信息来源之一。该机构能提供综合和整体的环境评估,并进行情景预测。她促进了科学和政治间的对话, 指出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并敦促决策者采取行动,制定气候适应性的配套政策。
Slav W. Hermanowicz(河农滋)是国际知名环境学家,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 与环境工程系教授。他先后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研究兴趣涉及可持续发展、膜技术、生物膜反应器、污水与废水回用、污水厂工艺分析、水与废水消毒处理等领域。
Enda O'Connell 教授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水文科学协会水资源系统英国代表,New Castle 大学水利学教授。 多个水资源管理与研究领域著名期刊的编辑。其研究领域涉及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水文模拟、洪水风险评估与管理、 降雨模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地球系统工程等多个方面,尤以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水演进的影响、集水区水资源可持 续管理、饮用水的分布式管理、降雨计量与校准等方面研究见长,享有极高国际声望。
Ned Djilali 教授现为加拿大能源系统设计及计算机模拟首席科学家,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2010 年当选 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同时他还是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国际氢能协会会员等;曾担任 加拿大计算流体力学学会主席、执行主席、委员,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集成能源研究所所长等。
Ulrich Stimming (石迪明)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现任TUM Create 研究中心科学顾问和首席调查员。日 本山梨大学永久访问教授,慕尼黑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先进动力来源研究所所长之一,欧洲大学协会成员。创建并 担任《燃料电池》期刊主编,《燃料电池》是国际燃料电池领域的专业杂志。对世界燃料电池的发展有深入了解。德 国以及国际上多家顾问委员会成员,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评估小组成员,委任欧洲大学协会(EUA)成员。
Mory Ghomshei(洪默思)教授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注册工程师和地质学家。作为国 际知名地热学家,Mory 教授参与了全球许多地热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致力于从废弃的矿山中提取清洁能源,并设计和开发 了许多中低档地热系统。1989 年开始,作为加拿大地热能源协会主席,他组织了许多会议和研讨会,为加拿大地热能源领 域做出了很大贡献。已发表过100 多篇论文。
John T. S. Irvine(爱文骞)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 SRC)高级学者,主要从事二氧化碳光电化学还原和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他在 Nature、Nature Mater、Adv Mater、Adv Funct Mater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24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6 项。他还是国际知名刊物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clear Hydrogen Production,Materials Science B and Ionics 主编,作为国际会议组织者和分会主席主持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并荣获英国2005 年爱丁堡皇家学会会 士荣誉称号。
施涵教授目前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环境政策专业主任。国际产业生态学学会生态工业/产业共生分会理事会理事,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关于产业共生专辑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关于绿色大学专辑的特邀编辑。目前主要研究是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其对中国资源效率和气候变化减缓的影响。
张振安律师,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自从事法律工作以来,代理各个行业领域的200多起国际贸易、海事海商案件仲裁及诉讼案件,曾参与和代理了10多起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法律服务,代理和参与了涉及欧盟、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的60多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曾负责《中国冶金报》国际贸易法专栏;在《国际商报》、《中国航运周刊》、中国商务部网上图书馆以及有关专业报纸、书籍和杂志等上发表50多篇关于国际贸易、海商海事法律、反倾销等文章。
德稻绿色经济及环境资源大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1994-1995年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公共服务与合作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
吴晓磊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同时,他也是北京市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定向调控,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微生物采油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何小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投资银行专家,金融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师。他现任北大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被称为"中国PE之父"。主要研究领域是资本市场理论与投资银行。尤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国家发改委委托"产业投资基金法律与政策研究"组长;现任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被人民网列入"最受网民关注的经济学家"。
Hunter Lovins(陆维生)教授是"自然资本解决计划"(Natural Capitalism Solutions)的主席和创始人、班布里奇研究所可持续管理教授以及巴德工商管理硕士。她合著了十四本著作,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其中最为知名的《自然资本主义》已被译成35种文字。她曾担任阿富汗政府能源部长顾问、新西兰、不丹、智利和德国政府顾问,沃尔玛、荷兰皇家壳牌、联合利华等企业顾问。《时代周刊》称她为地球的千禧英雄,《新闻周刊》授予她"绿色经济偶像"称号,《Origin》杂志将其誉为"生态摇滚明星"。她曾获正确生活方式奖(另类诺贝尔奖)、商业领袖奖、国家环境名人堂奖和由欧洲金融行业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先锋奖(可持续性诺贝尔奖)。她是罗马俱乐部的正式会员,"不可思议讲习所"导师。
黄沈发,现任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东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水利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态学会和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理事、《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编委。长期致力于城市生态规划、农村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与水生生态修复等环境领域科研工作,并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城市生态评价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负责或为主承担完成了20多项重大环境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成果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2项。现已在各类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环境科学专著3部。
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专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原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青年战略家。主要研究国家和城市竞争战略,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产业经济与商业模式,研究成果曾被美国智库等引用。他考察过全国数十个城市,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富有洞见,著有《大国诸城》一书。此书为孙中山《建国方略》以来当代富有创建性的国家与城市战略著作,同时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区域与城市竞争的著作。他此前曾参与多项地方发展规划,并且提出过系列国策设想,主持研发了"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名。此外,罗天昊是《人民日报》、《半月谈》、《财经》、《南方周末》、《南风窗》、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等著名媒体撰稿人,中央电视台《对手》、《今日观察》等栏目特约嘉宾。
渡堂海(Haim Dotan),当今世界著名建筑师、城市设计师,被誉为"创造了当代建筑的新语言"。渡堂海教授引领了"以色列17 年以来新建筑技术与新建筑语言发展的新潮流", 2010年赢得设计建造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的项目并担任总设计师;2006年获得象征以色列最高荣誉的以色列建筑奖提名;2010年被以色列建筑协会评选为年度最杰出设计师;2011年渡堂海教授被著名的以色列杂志《经济学》评为年度最佳建筑师。他赢得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这样的称赞:"你设计的建筑如此充满表现力——就像来自《创世纪》的年代, 美得让人惊叹!
德稻生态文明大数据中心首席研究员、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后,德国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同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Ostrom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公共资源治理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国际工商管理硕士(SIMBA)共同教职(Co-Faculty),国际公共事务学会亚洲区域隔年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公共资源治理、城市管理等。已在《Land Use Policy》、《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等国际SCI/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编著《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研究: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译著《可持续发展导论:社会、组织、领导力》等。担任《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Ecological Economics》、《AMBIO》、《Human Ecology》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特邀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及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10多项。2016-2017参与编写、2018主持设计《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住建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出版)。2014-2016与联合国发展规划署(UNDP)合作,参与编写《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皮书》。先后在亚洲理工学院(AIT)、日本东京大学(UTokyo)、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DU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等科研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和学术合作。
现任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贵州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遥感中心贵州省分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研究方向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生态环境遥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多源高分遥感定量评估”(41361091)、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专项资金项目“石漠化信息多源遥感协同反演技术研究”(黔科合人字[2013]39号))、贵州省重大专项“数字环保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07号)等科研项目16项,主持服务社会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批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6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10余项。
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IGI)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资本资产负债表编制以及自然资本投资研究。目前已完成三亚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的核算工作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报告。2015年2月,德稻集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未来新经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闭门峰会",并发表了"自然资本未来新经济上海宣言",会议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积极的自然资本投资社会影响。
随着中国2016年举办G20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银行对投资评估模式在变日益严格、尤其是在评估一家公司或者银行投资机构对非财务和财务的绩效影响。世界的银行和投资机构在使用价值总览报告日益增多:银行不仅仅自己可以通过价值总览报告框架进行更好的内部管理,未来也可以要求投资的公司和客户发布价值总览报告以便银行评价公司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创作价值的潜在和绩效。
价值总览报告(以下Integrated Reporting, 简称"IR"),IR体系通过对企业财务的和非财务的价值进行核算,构建起制造、人力、智力、社会关系、自然资本和金融等六大资本体系,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得到更加准确的描述。扩大和推广IR报告在企业中的应用,是引导企业平衡发展和吸引优质投资的最有效办法。IR针对六大资本体系反映出的问题总结未来治理的要点;并且明确指出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这三方面的要点对企业整体价值最具影响力。
商务合作
邮箱:sunxiujuan@detaoma.com
电话:+86 (21) 67811517
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致力于生态经济、环保咨询、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并严格保障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期待与您合作!
各合作伙伴与德稻集团旗下各子/分公司合作的建立以及相关文件/合约的签署与生效,均需通过德稻集团内部审批流程,并以加盖公司印章为准。
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